传承精华 守正创新
---------祝贺《柳氏医学流派》出版发行
朱锦善
柳氏医学流派是我国中医界的一支奇葩,扎根胶东大地,枝繁叶荣,生机勃勃!也是传承精华,守正创新的中医范例!今日,《柳氏医学流派》一书正式出版,举行首发式,可喜可贺!
胶东柳氏医学流派,是由柳吉忱、牟永昌、柳少逸、蔡锡英等及其门生刘玉贤等几代人,经过近百年的辛苦耕耘,传庚接续,不断总结、完善发展起来的,以“三观”“四论”“一法则”为指导思想,以天人相应、崇尚经典、内外并治、针药兼施为学术特点,古今贯通、中西兼容。发源于山东栖霞,形成于莱阳,立足于胶东,传播于山东,辐射全国,影响及日本等。
柳氏医学流派由柳吉忱先生创立,其哲嗣柳少逸先生为当代代表性传承人。柳少逸先生,遵从祖训,又博采众学,将柳氏医学发扬光大,现在已门生林立,精兵强将,意气风发!柳氏医学流派在发扬中医特色,为人民健康的道路上作出巨大贡献。《柳氏医学流派》一书,是一个很好的总结,她的出版发行是柳氏医学流派传承发展史上的里程碑。
柳少逸先生,博学多才,我与少逸兄相识二十余载,最初缘于张奇文先生的介绍。至2018年,奇文先生在北京中医药大学收徒的拜师仪式上,又邀请我和少逸、王昌恩等多位中医界朋友见证祝贺。我在会上有一个即兴发言,着重谈到“既要做铁杆中医,又要做海绵中医”。会后,少逸兄专门让他的弟子王永前院长向我索要发言文稿。当时是即兴,有感而发,没有底稿。后来只好根据回忆,写了一个稿子给他。他却让永前院长发表在他的公众号上。又,去年我在昆明召开的全国第38届中医儿科学术大会上作了一个学术讲座,讲座中提到建议大家读点毛主席的书。又让少逸兄知悉,他随即又叫永前联系我。寄这一段讲课的PPT给他。有关读毛主席书的这一段,我只简单讲到毛主席的“三篇”“二论”,“三篇”即是以往说的“老三篇”。我讲:《为人民服务》讲的是信仰和宗旨,也是中医的初衷;《愚公移山》是讲决心与恒心,也是中医的坚定不移,持之以恒、久久为功;《纪念白求恩》是讲友谊协作、得道多助,中医也要多方面的充实丰满自己。“二论”是《矛盾论》和《实践论》,前者讲认知,后者讲行动,是知和行。讲辩证统一,讲实践-理论-实践。这些都和中医相通,中医的知行相通。我和少逸兄似乎有心灵相通之感,实是十分的荣幸。
本世纪初,张奇文先生邀少逸兄共同主编了《名老中医之路》续篇。近几年奇文先生又邀我和王昌恩共同主编《明中医之路》。奇文先生是一位真正的中医大家,曾做过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和省卫生厅厅长,退休后又做民间郎中,被誉为“厅级郎中”。他全心全意为中医药事业奋斗。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:做中医不但要做不负众望的名中医,还要做明晓医理、明确高效的明中医,更要做能沉潜社区、为民服务的民中医,三个都不能少。奇文先生、少逸先生是我的榜样,也是大家的榜样!
《柳氏医学流派》一书的面世,为我们进一步深入了解柳氏流派,了解当代传承代表人柳少逸先生提供了全面系统的学习材料。少逸先生不愧为柳氏医学流派的传承掌门人,他为柳氏流派撑起了一片天,开辟了一片地。我国中医名记者周颖在她所著《柳少逸世医传承录》的自序中,引用了我对少逸先生的景仰之言:“知本草悉针推真乃明医,工书陶辨运气不愧大家。”衷心祝愿柳氏医学流派传承创新、发扬光大!
【注】作者朱锦善教授,全国中医儿科高等教育学会常务副理事长,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评审专家,《中国中医药学术年鉴》委员,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评审委员,广东省卫生技术高级职称评审委员,广东省及深圳市医药科技评审专家、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委员,深圳市卫生局中医药专家委员会委员、深圳市专家委员会成员。